-
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研究制定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30日消息,为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各地区介绍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会同志围绕办法的管理范围、执行主体、适用的法律法规等进行了讨论,深入研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强化管理的工作思路下一步,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强化行业规范管理,持续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
工业和信息化部苗长兴:将研究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尽早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支持退役电池柔性拆解、高效再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培育壮大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抓紧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对于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浙江衢州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座谈会,部分省工信部门;加大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力度,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
-
动力电池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白皮书发布 要求整车不起火
形成产销规模在60GWh以上(加储能约80GWh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4-5家; 四是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生态体系
-
碳酸锂价格“过山车” “高位被套”小作坊都在煎熬
一家从事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上市公司高管告诉记者,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已占全球一半以上,规模优势明显,技术上也处于全球领先
-
深度调查 | 废旧电池回收生态调查:正规军为何干不过小作坊
骆驼股份董事长刘长来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不规范,大量的退役动力电池以“价高者得”的形式流向了非正规回收渠道天能控股董事长张天任提到,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竞争格局仍呈现“小、散、乱”的局面,行业发展存在电池流向管理难
-
锂电产业的阵痛与新生
安达科技拥有从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至磷酸铁锂电池的全产业链研发体系,公司自产磷酸铁锂的前驱体磷酸铁,同时正在发力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
锚定企业“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 天津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累计达到154家
项技术装备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1家企业入选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条件企业,形成废钢、废塑料、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加工能力分别达到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会见威立雅集团首席执行官柏莲诺
希望威立雅集团积极参与中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进程,聚焦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等领域开展务实交流合作
-
孚能科技王瑀:建议对电动车实施“限期退役”制度
钴等资源的普查,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加快钠电池产业链的建设及支持下一代钠电池材料的研发;建议电池制造企业作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主体
-
3月14日盘前重要公司新闻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超千亿元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获宁德时代等新能源巨头加码。
-
探索锂电池回收新模式 新能源巨头“奔向”超千亿市场
“掘金”动力电池回收领域 “锂电池循环板块是公司战略发展的核心板块。”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动力电池回收处置和利用,将是动力电池原料重要的来源之一。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随之快速放量。“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带来更多的碳指标,也是未来获利的业务之一。”此外,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规范性尚需改进。
-
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全行业一盘棋”引导与管理 促进锂电池产业有序发展
刘静瑜在《关于建立动力电池高效回收体系的建议》中提到,当前,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仍存在消费端去向不明导致退役动力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等问题
-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总经理柳江:提高动力锂电池回收门槛 推动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总经理柳江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快提升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已迫在眉睫预计2023年退役量可达48.19万吨,2027年将达137.01万吨,年均增长约30%,2027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柳江建议,设置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从业单位新建项目资格准入、安全准入、环保准入等强制条件,引导淘汰落后工艺技术
-
全国人大代表、骆驼股份董事长刘长来: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 构建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他将提交《关于完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的建议》《关于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不纳入“两高”然而,受碳酸锂价格大涨等因素影响,大量资本的涌入也给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带来隐忧。相关统计显示,当前我国涉足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已超过2万家。 刘长来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不规范,完整的回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刘长来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规范缺乏强制性规定;二是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无序竞争
-
旺能环境与安徽巡鹰签署合作备忘录 深化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协同合作
技术等优势,致力于构建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双方共同签订此合作备忘录以深化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协同合作
-
2月24日盘前重要产业新闻
尽管近年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进军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但整体来看这一市场仍是“蓝海”,整体竞争格局暂时呈现随着“退役潮”临近,规范动力电池回收迫在眉睫。
-
新能源车“备战”动力电池“退役潮”
随着“退役潮”临近,规范动力电池回收迫在眉睫。 业界分析认为,动力电池回收正成为一个政府导向明显、众多企业参与的新兴行业。作为动力电池行业龙头之一,宁德时代此次238亿元加码动力电池回收,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进入规模化投资阶段的标志业内人士认为,动力电池回收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目前仍是蓝海市场。所谓“正规军”,一般指列入工信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白名单”的企业。
-
科创早知道0222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文指出,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完善制度建设和溯源管理,平衡好电池全生命周期性能与环境目标已迫在眉睫对此,一是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从市场、环保、安全等多方面强化电池流向管理。二是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技术标准,构建涵盖梯次利用、材料循环的标准体系。
-
*ST必康子公司增资45亿元 加速布局新能源电池领域
“陕西北度智慧”两家子公司,从事高性能、高安全性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汽车节能电机、电动汽车共享换电、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领域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