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口二号古船顺利入坞 转入考古与保护新阶段
长江口二号古船位于长江口航道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遗存,2015年在开展上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时发现因水流长期冲刷导致船体逐渐露出海底,难以原址保护,长江口浑浊水域也无法实施全面系统的水下考古发掘,为确保古船安全
-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电(记者 孙丽萍)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遗址,包括古船船身、海水和淤泥,被紧紧包裹在22根钢铁弧形梁构成的“考古沉箱”中,整体重达它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帆船。
-
俄明年春将测试本国首款海底油气管道巡检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还可用于水下考古。
-
“大力号”起航出海 打捞长江口二号古船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艘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也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帆船这一项目作为中国水下考古重大工程已被列入《“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
-
《上海市“十四五”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发布 科技创新将为主线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十四五”文物工作的主题主线,在基层文物安全预警、近现代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文物修缮、水下考古和科技考古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