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制订新一轮三大产业上海方案
支持重点企业联合攻关,加强底层技术和硬科技研发,支持“链主”企业组织开展技术协同创新。
-
今年中关村将压茬推出新一批试点政策 北京创新引擎再添改革新动力
健全“高精尖缺”人才配套政策 科学家创业、硬科技创业项目,已成为北京创新创业力量的中流砥柱。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展面向新能源的关键信息技术产品
为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从供给侧入手、在制造端发力、以硬科技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上证研究 | 私募基金如何助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
亿元的天量定增、去年全球显示面板龙头京东方200亿元的定增,多家知名私募参与其中,为国内新能源产业和面板等硬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
陕西近四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含已过会)35家
注册制改革使陕西“硬科技”唱响全国,也使陕西成为本轮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获益者。 这些上市公司有力助推陕西科教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产业优势,加速全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凸显陕西“硬科技”
-
被问倒!8家公司IPO临阵撤单
对于“临阵脱逃”的原因,公司方面解释称:“注册阶段审核机构强调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就科创属性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审核中心进行沟通后
-
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 陕西企业上市成效卓著
一大批“硬科技”“三创四新”“专精特新”企业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2019年,借着科创板的春风,在政府的支持和资本力量的加持下,陕西“硬科技”企业之一西部超导成功地走进资本市场
-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黄丽宏:上海市逐步培育2600余家科技小巨人企业
目前上海市有2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逐步培育了2600余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推动硬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
融中董事长朱闪:2023硬科技投资趋势将延续
朱闪认为,2023年硬科技投资延续,特别是解决“卡脖子”技术的投资,包括军工、航天航空、集成电路等。
-
科技部提出“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将带来什么新气象?
今年科技部将坚持做好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示范,具体工作包括“建立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制度性安排,更加注重投小投早投硬科技早、小、硬科技企业往往是驱动市场创新和经济新的增长方式的重要生力军,市场前景广阔。“投小投早投硬科技” 就是从政策端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生态,引导对此类企业的资本支持,提振投资企业信心,进一步激活创新市场活力
-
携手科技企业 信托助力长期投资落地生根
笔者获悉,在众多科创公司眼中,建信信托更关注硬科技、真正具备战略价值的项目,同时也会认真考虑投资机构的收益诉求
-
华安证券:坚守“金融报国”初心 服务“三地一区”建设
聚焦投资“硬科技”也是华安证券股权投资一大特色,公司发起设立总规模10.2亿元安华创新五期基金,专项投资长鑫项目
-
做难且正确的事 信托“破圈”创投赋能科技企业
发展股权投资初期,建信信托便聘请了业内顶尖的审计和估值机构,而且在投资企业选择上,坚持寻找符合“好赛道、强团队、硬科技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好赛道、强团队和硬科技呢?
-
科技部提出“优化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为何优化,如何优化?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示范,科技部还将建立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制度性安排,更加注重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刘向东认为,科技部鼓励“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将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的生态体系,推进科创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金融活水赋能 信托助力科技企业做大做强
2022年相继上市的纳芯微和华海清科,均为建信信托参投的硬科技企业。
-
厚植新能源产业资本生态 CVC集聚开启福田产投新篇章
他表示,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已经站在了全球前沿,围绕整个新能源赛道,比亚迪坚定投资硬科技,跟主业无关的坚决不投
-
多元创新蹄疾步稳 公募基金二〇二三年高质量发展再扬帆
中证环交所碳中和ETF、中证1000指数ETF、各类硬科技ETF……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创新型增量产品
-
近百家公司预告2022年业绩 超八成预喜
新能源、电子等硬科技行业表现亮眼 从行业表现看,净利润有望实现同比倍增的公司分布在光伏、医疗器械
-
年终特刊 | 港交所求变:站在“革故”与“鼎新”的路口
年推行的上市制度改革改变了港股既往以金融和地产为主的资本市场生态结构,此次改革若能及时付诸实践,将大幅降低硬科技公司在港上市的营收门槛
-
进一步优化科创属性具体要求 上交所强化科创板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交所着力将科创板打造成为支持“硬科技”的特色板块,目前多个“卡脖子”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另外,2021年4月《暂行规定》修订以来,聚焦支持“硬科技”核心目标,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和申报、推荐要求进一步明晰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聚焦支持“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