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二号古船顺利入坞 转入考古与保护新阶段
-
今年湖南省文旅工作锚定目标——力争旅游收入达八千亿元,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湖南省成功举办首届湖南旅发大会,实现“立标打样,办会兴城”目标;湘剧《忠诚之路》获文华编剧奖;澧县鸡叫城遗址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将进行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等工作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了解到,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将持续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
-
凝心聚力担使命 奋楫扬帆新征程——2022年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工程即将结项,一项项重大文化工程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 从良渚、殷墟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到清代晚期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出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取得丰硕成果; 从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成功召开
-
跨省旅游复苏 消费暖意渐浓 “烟火气”回归
近日,游客在安阳市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的跨年夜活动上游玩。
-
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国家文物局12月29日消息,根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根据材料审核、现场考察和专家评议等情况,泥河湾等19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琉璃河等32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
“悠游苏州河”水上航线今启航!静安苏河湾水岸文旅VR全域数字导览上线发布
虹口区等五区的“悠游苏州河”水上航线投入试运营,位于静安苏河湾的四行仓库游船码头迎来苏州河旅游首批游客,海派城市考古6.3公里的河岸边有73处不可移动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保留的历史建筑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是海派城市水岸考古的新风景苏河湾文旅导览:VR全景阅读+VR全域导览 当天,海派城市考古·静安苏河湾水岸文旅VR全域数字导览正式上线,《海派城市考古·静安苏河湾》宣传片同步发布。
-
盛世修典 赓续文脉 再铸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如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王小松所说:“随着时间日益久远,这些名画很多细节难以看清,但‘大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其还原和放大
-
习近平在沙特阿拉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过去几年,中沙联合开展塞林港遗址考古,出土的大量中国宋代、元代瓷器诉说着两国友好的过往。
-
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和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如今,中国工人在萨勒曼国王港建设工地挥洒汗水,中国企业参与沙特未来城项目建设,中沙考古人员联合发掘红海古港
-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协商议政 汪洋主持
要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人文交流新方式,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合作,
-
长江口二号古船顺利入坞 转入考古与保护新阶段
今日古船入坞落座、完成整体打捞工作后,将进入考古发掘、文物整体保护和博物馆建设规划的新阶段。 2022年3月2日,正式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整体打捞阶段工作。长江口二号古船位于长江口航道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遗存,2015年在开展上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时发现,经多方论证,2021年确定采用整体打捞发掘方式进行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和保护工作,并被列入国家《“十四五预计2023年10月前,临时考古站建设可以完成,古船将进入实验室考古发掘与文物整体保护阶段。
-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电(记者 孙丽萍)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遗址,包括古船船身、海水和淤泥,被紧紧包裹在22根钢铁弧形梁构成的“考古沉箱”中,整体重达它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帆船。
-
全国政协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 围绕“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协商议政 汪洋主持
要加大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力度,全面摸清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底数,做好重大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保护和展示,打通考古发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于11月10日至14日举行
本次“上海美术季”将从此次交易周启动,持续到明年1月,首次设立“海派艺术考古”年度主题,将举办约130项美术展览,开展重点展览馆长导赏活动,推出画外寻踪海派艺术考古主题线路,引导市民游客探寻百年上海的艺术发展和城市变迁
-
俄明年春将测试本国首款海底油气管道巡检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还可用于水下考古。
-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和中管高校干部职工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两年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黎海超带领考古队坚守在三星堆发掘现场,用手铲揭开尘封的历史。 “考古工作承载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责任,我将按照二十大精神的指引,继续扎根田野,持续发掘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
-
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在这方面,考古事业居功至伟。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党的二十大代表讨论二十大报告综述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代表说。
-
84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锚定“国之大者”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主题,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
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十年砥砺奋进 绘写壮美画卷——写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
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的公开课,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考古学家等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