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第二单SPAC向SEC递交招股书 拟募资6000万美元
据悉,HSACU是海南第二单SPAC。一个月前,中天云朗资本操盘的海南首单SPAC刚刚完成了并购。 2021年底,中天云朗资本发起SPAC,Hainan Manaslu Acquisition CorpHMAC上市后用时不到一年就完成了De-SPAC,并于2023年8月17日在美顺利并购中国跨境品牌管理公司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监管二处负责人表示,省级层面正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优化相关流程,积极推广SPAC
-
排队企业超百家 境外上市备案提速
车车科技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境外上市备案新规后,首家获中国证监会“放行”的VIE架构企业,也是新规后首家拟通过SPAC
-
港股或迎首单SPAC并购交易 百亿港元估值巨头拟“曲线上市”
或成港股首家De-SPAC上市公司 Aquila是首家成功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的SPAC。“说明SPAC模式在香港市场具有可行性,有望提升机构投资者参与SPAC的信心和热度。”家SPAC同时在“排队”上市,去年全年共有5家SPAC成功登陆港股。到了今年,港股SPAC市场基本归于沉寂,截至9月4日,年内还未有SPAC上市,前期递交的SPAC上市申请亦已陆续失效作为目前上市体系的一个补充,港版SPAC制度的定位,需要等到至少一两家完成De-SPAC之后会更加清晰
-
8月16日盘前重要市场新闻
盘面上,越南电动汽车企业VinFast上市首日暴涨超250%,其通过SPAC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已飙升至
-
企业境外IPO备案申请提速 更多“绿灯”案例可期
以往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往往会在境外金融中介机构的协助下发行ADR(美国存托凭证)、GDR(全球存托凭证)、SPAC
-
海南省金融监管局就海南企业在香港上市前景及SPAC的估值方法等问题研讨
为更好发挥香港所长、海南所需,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近日,海南省金融监管局牵头举办“香港上市及香港SPAC讲座上,参会人员积极发表各自对SPAC的看法并交流意见,就海南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前景以及SPAC的估值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
-
北京朝阳区上市公司累计已达145家 政策服务助企业上市加速跑
由清科集团等主导发起的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TechStar成为全市首家在港交所以SPAC形式挂牌的上市公司
-
华泰联合证券张东:港股新一轮上市改革将激发科技企业上市热潮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过去几年人工智能企业大多选择A股上市,智能驾驶企业大多选择美股上市,而且多采用SPAC
-
改革创新不会停止 做连通服务的桥梁纽带——专访港交所联席营运总监陈翊庭
年,港交所在上市规则中增加18A章,允许未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2021年推出18B章,支持SPAC
-
雷达汽车拟择机IPO 李书福资本版图有望再扩容
除了极氪,吉利控股集团收购而来的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和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L Catterton
-
海通证券举办广州(南沙)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论坛
海通国际2022年在香港资本市场共完成30单股权融资项目,在香港所有投行位列前三,同时完成了首单港股SPAC及首单美股SPAC项目。
-
路孚特发布一季度中国投资银行业报告
中国有10家公司通过SPAC合并上市,金额为178亿美元,而2021年只有4家SPAC合并,价值31亿美元
-
机构青睐生物医药“硬科技”公司
今年2月,硕迪生物登陆纳斯达克;3月17日,依生生物借壳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MIH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3月22日,纳斯达克上市SPAC MaxproCapital Acquisition公告称,其投资者同意与冠科美博进行业务合并
-
2022年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共审理126份上市申请
报告还提及,2022年港交所正式推出SPAC上市制度,港股市场的投资机遇变得更多元化。截至报告日期,共有5家SPAC上市,总集资额达50亿港元,目前有9家SPAC上市申请处理中。
-
港交所新一轮改革大幕即将开启
家新上市公司包括6家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8家生物科技公司、4家“第二上市”的公司及5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
-
新规优化境外上市流程 中国企业赴美IPO或迎来复苏
此外,还有不少企业拟通过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股市仅有19家中国企业实现上市,其中包括4家以SPAC方式上市的。
-
2月17日盘前重要公司新闻
>>1年成交额不足1亿港元 港版SPAC今年能否再起势 首家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AQUILA一年间,SPAC在港股市场的发展可用“潮起潮落”来形容。
-
1年成交额不足1亿港元 港版SPAC今年能否再起势
SPAC也会有更多选择空间,未上市SPAC会考虑加速上市进程 首家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AQUILA最热闹的时候,有11家SPAC同时在“排队”。但是,目前成功在港上市的SPAC仅有5家。 在De-SPAC(SPAC与标的公司的合并过程)方面是否会有振奋人心的案例?作为“盲盒产品”,De-SPAC是一家SPAC发展中的“重头戏”。De-SPAC的成功与否决定了SPAC的命运、价值以及发起人、投资者可获得的回报。
-
2022年陕西“两板一所”表现亮眼 “硬科技”战略初显成效
6月,三八妇乐科技集团以SPAC方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募资6000万美元。
-
全球IPO市场“东强西弱” 科创板、创业板成A股IPO驱动力
二是欧美经济衰退压力加大令投资机构投资策略趋于保守,不愿再认购那些缺乏盈利能力、只有“成长故事”的新兴企业股票;三是SPAC“但这主要得益于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的极度宽裕资金流动性,令投资机构风险偏好大幅上升,无论是SPAC与此同时,SPAC公司的受追捧度明显降温,越来越多资本担心这类空壳公司的投资风险,纷纷从SPAC公司撤资,导致SPAC公司上市潮退。但是,去年恰恰是SPAC公司上市潮涌,支撑了美股IPO热火朝天的“半壁江山”。